【观书有感古诗其一】《观书有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作的一组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这首诗以“半亩方塘一鉴开”起笔,通过描绘清澈的池水,引出对读书与思考的深刻感悟,表达了作者在阅读中获得心灵启迪和思想提升的喜悦。
一、诗歌
《观书有感·其一》原文如下:
> 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方塘”比作“心”,“天光云影”象征着外界的知识和灵感,“源头活水”则寓意不断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诗人借此表达: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与清明。
二、内容解析与核心思想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 主题 | 读书与思考、知识的更新与心灵的净化 |
| 意象 | 方塘、天光、云影、活水 |
| 手法 | 比喻、拟人、设问 |
| 主旨 | 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唯有不断吸收新知,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与清明 |
三、现实意义与启示
1. 学习贵在坚持
诗中“源头活水”象征不断学习的过程,提醒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应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精神。
2. 思考需有源泉
“天光云影共徘徊”暗示思考需要外在信息的激发,也说明内心的平静与清晰源于外部的滋养。
3. 读书重在内化
诗中的“方塘”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心灵的映照,提示我们读书不仅要读进去,更要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结语
《观书有感·其一》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更是一篇关于学习与思考的寓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这首诗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让心灵如“活水”般清澈明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