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要闻 > 宝藏问答 >

公输翻译及原文

2025-11-12 18:40:36

问题描述:

公输翻译及原文,有没有人理我啊?急死个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2 18:40:36

公输翻译及原文】《公输》是《墨子》一书中的重要篇章,记述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墨子与公输班(即鲁班)之间的一段对话,体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和他善于辩论、勇于实践的精神。本文将对《公输》的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现代汉语翻译,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一、文章总结

《公输》篇主要讲述了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前往楚国劝说楚王和公输班,最终成功说服他们放弃战争的故事。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墨子的智慧与口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战争现状以及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

文中墨子不仅以逻辑严密的论证驳斥了公输班的进攻行为,还通过实际演示木鸢模型,证明了即使有先进的武器,也难以攻破坚固的城防。最终,楚王被说服,放弃了攻宋的计划。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现代汉语翻译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了云梯这种攻城器械,完成后,准备用来攻打宋国。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墨子听说这件事后,从齐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的都城郢,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吾义不杀人。” 公输盘说:“我讲道义,不杀无辜的人。”
子墨子曰:“然胡不使子知之?” 墨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让您的学生知道呢?”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告诉楚王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墨子拜见楚王,说:“现在有一个人,丢弃自己的华丽车子,却想去偷邻居的破车;丢弃自己的丝绸衣服,却想去偷邻居的粗布衣裳;丢弃自己的美食佳肴,却想去偷邻居的糟糠。这是什么人呢?”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楚王说:“这一定是患有偷窃病。”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之粟,其民之食,亦足以食天下之众,而宋之粟,不足以食其民,此犹粱肉之与糟糠也。今攻宋,与之同义。”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只有五百里,这就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一样;楚国的粮食足够养活天下百姓,而宋国的粮食却不够养活自己的人民,这就像美食和糟糠一样。如今攻打宋国,与那种偷窃行为是同样的道理。”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楚王说:“好啊!不过,公输盘为我制造了云梯,一定会攻下宋国。”
子墨子曰:“请无攻宋。” 墨子说:“请您不要攻打宋国。”
公输盘曰:“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说:“我已经告诉楚王了。”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墨子说:“为什么不带我去见楚王呢?”
公输盘曰:“诺。” 公输盘说:“好的。”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 墨子再次向楚王陈述上述观点。
王曰:“善哉!” 楚王说:“好啊!”
于是,楚王遂止,不复攻宋。 于是,楚王停止了攻打宋国的计划,不再继续进攻。

三、结语

《公输》不仅是一篇精彩的辩论文章,更是一篇体现墨子“非攻”思想的重要文献。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严密的逻辑,揭示了战争的荒谬性,呼吁人们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