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天香最初形容的是什么花】“国色天香”是一个常用于形容花卉或美人美丽绝伦的成语,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最初的出处和所指。实际上,“国色天香”最早并不是用来形容人,而是专指一种花——牡丹。
一、
“国色天香”这一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正封的《咏牡丹》诗,原句为“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里的“国色”指的是牡丹的艳丽色彩,而“天香”则是形容其芬芳馥郁。因此,“国色天香”最初是用来赞美牡丹花的,后来才逐渐被引申为形容女子的美貌。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繁荣与美好。因此,“国色天香”不仅是一种文学上的赞美,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国色天香 |
| 出处 | 唐代李正封《咏牡丹》 |
| 原意 | 形容牡丹花的美丽与香气 |
| “国色”含义 | 指牡丹的艳丽色彩 |
| “天香”含义 | 指牡丹的浓郁香气 |
| 后来引申义 | 用于形容女子的美貌 |
| 象征意义 | 富贵、繁荣、美好 |
| 文化地位 | 花中之王,深受喜爱 |
通过了解“国色天香”的起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与表达方式。牡丹不仅是花中之王,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