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讲话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地方在地名命名、更名过程中出现了名称不规范、含义不当、重复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名管理的科学性和社会认同感。为切实加强地名管理工作,提升地名服务社会的能力,现就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进行总结与部署。
一、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情况
自开展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专项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全面排查、分类梳理、依法处理等方式,对不符合规范的地名进行了有效整改,进一步规范了地名使用环境,提升了地名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截至目前,全国共排查出不规范地名约1.2万条,其中涉及“大、洋、怪、重”等突出问题的地名占比较高,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道路、广场等公共区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序号 | 问题类型 | 具体表现 | 涉及范围 |
| 1 | 名称过大 | 如“中国·国际城”“世界花园”等,夸大地域范围 | 住宅小区、商业区 |
| 2 | 名称洋化 | 使用外文或音译词,如“加州小镇”“巴黎风情街”等 | 商业项目、社区 |
| 3 | 名称怪异 | 命名缺乏文化内涵或不符合本地特色,如“梦幻谷”“天外天”等 | 风景区、公园 |
| 4 | 名称重复 | 同一城市或区域内多个地点使用相同或相似名称,造成混淆 | 城市街道、小区 |
| 5 | 名称不规范 | 未按《地名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命名,随意起名、随意更改 | 各类公共设施 |
三、清理整治工作成效
1. 规范命名行为: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增强了社会各界对地名规范重要性的认识。
2. 优化地名结构:对存在重复、怪异、洋化等问题的地名进行了合理调整,提升了地名系统的科学性。
3. 强化制度建设:推动建立和完善地名审批、备案、监督机制,确保地名管理有章可循。
4. 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清理整治,改善了地名使用环境,增强了群众对地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 持续深入推进整治工作:对尚未完成整改的不规范地名,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确保按时完成。
2.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地名管理知识,提高公众对规范地名的认知和参与度。
3. 完善长效机制:健全地名管理制度,推动地名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4. 注重文化传承:在地名命名中融入地方历史文化和传统特色,增强地名的文化底蕴。
五、结语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不仅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作,更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打造规范、有序、富有文化内涵的地名体系,为建设和谐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