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什么】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的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该病多发于婴幼儿时期,常见症状包括骨骼变形、肌肉无力、生长迟缓等。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后遗症。
一、佝偻病的基本概念
| 项目 | 内容 |
| 疾病名称 | 佝偻病 |
| 病因 | 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障碍、日照不足、饮食不均衡等 |
| 发病人群 | 婴幼儿为主,尤其是6个月至2岁之间的儿童 |
| 主要症状 | 颅骨软化、肋骨串珠、鸡胸、O型腿或X型腿、囟门闭合延迟、出牙晚等 |
| 诊断方法 | 血液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X光检查、临床症状评估 |
| 治疗方式 | 补充维生素D、调整饮食、增加日晒、必要时补充钙剂 |
| 预防措施 | 合理喂养、保证充足日照、定期体检 |
二、佝偻病的成因
1. 维生素D摄入不足: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若未及时添加辅食或补充维生素D,易导致儿童体内缺乏。
2. 日照不足:维生素D的合成依赖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长期室内活动、居住在高纬度地区或冬季日照时间短,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3. 消化吸收障碍:某些胃肠道疾病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4. 遗传因素:少数情况下,佝偻病可能与遗传性代谢疾病有关。
三、佝偻病的症状表现
| 症状类型 | 具体表现 |
| 骨骼改变 | 颅骨软化、肋骨串珠、胸骨突出(鸡胸)、下肢弯曲(O型腿或X型腿) |
| 生长发育迟缓 | 身高低于同龄人,出牙晚,囟门闭合延迟 |
| 肌肉无力 | 抬头困难、走路晚、四肢无力 |
| 其他 | 易惊醒、多汗、烦躁不安 |
四、佝偻病的治疗与预防
- 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采用口服维生素D制剂,同时补充钙质。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注射维生素D。
- 预防:
- 母乳喂养的婴儿应从出生后两周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IU。
- 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
- 饮食上注意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鱼肝油、奶制品等。
- 定期带孩子做体检,早期发现并干预。
五、总结
佝偻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营养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能恢复正常发育。家长应重视孩子的日常营养和健康状况,尤其在婴幼儿阶段,合理补充维生素D是预防佝偻病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