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出自《淮南子·天文训》,讲述的是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之间的争斗,以及共工愤怒撞倒不周山所引发的一系列天地变化。这个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一、
共工是上古时期的水神,性格暴躁。他与火神祝融因争夺权力发生激烈冲突,最终战败。在极度愤怒之下,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柱崩塌,地维断裂,天空向西北倾斜,大地向东南塌陷。这一行为造成了天地秩序的混乱,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后来,女娲补天,才恢复了天地的平衡。
该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想象与解释,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二、翻译对照表
| 中文原文 | 英文翻译 |
| 共工怒触不周山 | Gong Gong became angry and struck the Buzhou Mountain |
| 共工与祝融战 | Gong Gong fought with Zhurong |
| 共工败而不怒 | Gong Gong lost but did not calm down |
| 怒而触不周山 | He became furious and struck the Buzhou Mountain |
| 天柱折,地维绝 | The sky pillar broke, and the earth rope snapped |
|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 The sky tilted to the northwest, so the sun, moon, and stars moved |
|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The earth was not full in the southeast, so water and dust flowed there |
|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Nüwa smelted five-colored stones to mend the sky |
三、总结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则富有象征意义的神话故事,通过共工的行为展现了古代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理解。虽然故事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它也反映了古人对世界起源、天地结构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此故事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文化内涵或与其他神话故事的对比,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