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伏无违是什么】“拱伏无违”是一个源自《西游记》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对权威或力量的绝对服从和臣服。在小说中,孙悟空曾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但因不服管教、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直到唐僧取经时,孙悟空才被救出,并发誓“拱伏无违”,表示从此听从师父的教导,不再反抗。
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人物性格的转变,也象征着一种从叛逆到顺从、从自由到约束的过程。在文学和现实生活中,“拱伏无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历磨难或受到教育后,彻底改变态度,完全服从某种规则或权威。
总结与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拱伏无违 |
| 出处 | 《西游记》 |
| 字面意思 | 拱手臣服,毫无违背 |
| 引申意义 | 彻底服从、毫无反抗 |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态度转变、服从权威 |
| 典型例子 | 孙悟空被如来镇压后,发誓“拱伏无违” |
| 文化内涵 | 反映了传统价值观中的“顺从”与“修行”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描述个人成长、服从制度等情境 |
通过“拱伏无违”这一成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变化的深刻描写,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文化中对秩序与服从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态度可能表现为对规则的遵守、对权威的尊重,或是个人在经历挫折后的成熟与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