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项黄馘是什么意思】“槁项黄馘”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列御寇》:“槁项黄馘,而犹求索于道。”意思是形容人瘦削憔悴、面容枯黄,形容极度困苦或忧愁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在长期困顿、劳累或精神压力下,身体和面容都显得非常疲惫。
一、
“槁项黄馘”是形容一个人面黄肌瘦、憔悴不堪的状态。它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人物在困境中的状态,也常用来比喻精神上的压抑或生活的艰难。该成语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不常用作日常口语,但在阅读古文或文学作品时较为常见。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槁项黄馘 |
| 拼音 | gǎo xiàng huáng guì |
| 出处 | 《庄子·列御寇》 |
| 释义 | 形容人瘦削憔悴、面色枯黄,常指生活困苦或精神疲惫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文学描写中常见 |
| 近义词 | 面黄肌瘦、形销骨立、憔悴不堪 |
| 反义词 | 精神焕发、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
| 例句 | 他常年奔波劳碌,早已槁项黄馘,毫无生气。 |
三、使用建议
在现代汉语中,“槁项黄馘”并不常用,但若在写作或文学分析中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用时应注意上下文语境,避免因过于文言而影响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古文内容,可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