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为什么进看守所】2011年,著名音乐人、导演高晓松因涉嫌醉酒驾驶被警方查获,随后被依法刑事拘留,最终被判处拘役六个月。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成为了公众对“酒驾”问题再次重视的导火索。
以下是关于高晓松为何进看守所的详细总结:
一、事件背景
高晓松是中国知名音乐制作人、导演,曾参与创作《同桌的你》等经典作品。2011年5月9日晚,他在北京某餐厅饮酒后,驾驶车辆上路,被交警例行检查时发现其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标,涉嫌醉酒驾驶。
二、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于危险驾驶罪,可处拘役,并处罚金。高晓松的行为符合该罪名的构成要件,因此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三、处理结果
- 2011年5月10日:高晓松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事拘留。
- 2011年5月17日:被正式逮捕。
- 2011年8月:法院一审判决高晓松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六个月,罚金四千元。
- 2011年10月:高晓松在北京市某看守所服刑,实际关押约三个月后获释。
四、社会影响
高晓松的案件在当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不仅因为他是公众人物,更因为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酒驾危害”的警钟。此后,国家加大了对酒驾行为的打击力度,相关法律法规也进一步完善。
五、总结与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事件名称 | 高晓松醉酒驾驶事件 |
| 时间 | 2011年5月9日 |
| 地点 | 北京市 |
| 原因 | 醉酒驾驶机动车 |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之一(危险驾驶罪) |
| 处理结果 | 刑事拘留 → 逮捕 → 拘役六个月,罚金四千元 |
| 关押地点 | 北京市某看守所 |
| 社会影响 | 引发公众对酒驾问题的关注,推动法律完善 |
高晓松的案例提醒我们,无论身份如何,触犯法律都将承担相应后果。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对交通安全和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