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人物简介】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以雄浑豪放、气势磅礴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疆风光和将士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战争的残酷。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官员,在安史之乱中积极参与平叛,为唐朝的稳定作出了一定贡献。
高适生平简要总结:
高适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早年生活困顿,但勤奋好学,志向远大。他曾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手下任职,参与过对吐蕃的战斗。后因战功被提拔为左拾遗、谏议大夫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后,高适积极支持朝廷平叛,曾率军镇守蜀地,维护西南边疆安全。晚年退隐,于765年去世,享年61岁。
高适人物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高适 |
| 字 | 达夫 |
| 生卒年 | 约704年-765年 |
| 籍贯 | 今河北省景县 |
| 身份 | 唐代边塞诗人、官员 |
| 代表诗作 | 《燕歌行》、《别董大》、《送李少府贬峡中》 |
| 诗歌风格 | 雄浑豪放,气势磅礴 |
| 历史地位 | 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
| 官职 | 左拾遗、谏议大夫、蜀州刺史等 |
| 主要事迹 | 参与安史之乱平叛,镇守蜀地 |
| 文学影响 | 对后世边塞诗发展有深远影响 |
高适一生虽历经坎坷,但他始终怀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其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唐代历史与社会的重要资料。他的诗歌在今天依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