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要闻 > 宝藏问答 >

高山仰止的原文和译文

2025-11-07 22:32:12

问题描述:

高山仰止的原文和译文,有没有人理理我呀?急死啦!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7 22:32:12

高山仰止的原文和译文】“高山仰止”是一句出自《诗经》的经典语句,常用来表达对高尚品德或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情。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也广泛应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如颁奖、致辞、文章引用等。

一、原文与译文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
原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现代汉语翻译 面对高山,人们总是仰望;面对宽广的道路,人们总是前行。虽然无法到达那里,但内心却始终向往。
字面解释 “高山”象征崇高、伟大的事物,“仰止”表示仰望、敬仰;“景行”指大路、光明之路,“行止”是行走、行动。
引申意义 表达对理想、道德、人格或成就的崇敬与追求,即使难以企及,仍心怀向往。

二、背景与文化意义

“高山仰止”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原意是赞美周宣王时期的贤臣尹吉甫,后来被孔子引用并赋予更深层的哲学内涵。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吾与点也。”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高山仰止”的精神高度契合。

这句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于形容对圣人、贤者的敬仰,也适用于对人生目标、道德理想的追求。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指引。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应用示例
文学作品 在描写人物品格时,常用“高山仰止”来形容其伟大。
教育领域 老师在讲授古文时,会用此句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社交场合 在演讲或致辞中,表达对某位杰出人物的敬佩之情。
个人修养 用于自我激励,表达对更高境界的向往。

四、结语

“高山仰止”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醒我们,即便身处平凡,也要心怀崇高理想,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人生价值。正如古人所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文化中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