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战原文】一、
“垓下之战”是秦末楚汉相争的关键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地点在今安徽省灵璧县附近。此战是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最终对决,标志着楚汉战争的结束,也奠定了汉朝建立的基础。
在这场战役中,项羽虽勇猛,但因战略失误和内部离心,最终被刘邦联合韩信、彭越等诸侯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的军心动摇,使项羽陷入绝境,最终自刎乌江,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霸主生涯。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战役名称 | 垓下之战 |
| 发生时间 | 公元前202年 |
| 发生地点 | 今安徽省灵璧县一带 |
| 参战双方 | 汉王刘邦 vs 楚霸王项羽 |
| 背景 | 秦亡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形成楚汉对峙局面 |
| 主要人物 | 刘邦、项羽、韩信、彭越、英布等 |
| 战役结果 | 项羽兵败自刎,刘邦胜利,建立汉朝 |
| 战役特点 | 围点打援、心理战(四面楚歌)、兵力对比悬殊 |
| 历史意义 | 结束楚汉战争,开启汉朝时代,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 |
三、原文节选(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 “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自刎而死。”
结语:
“垓下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段历史的转折点。它展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与悲剧命运,也体现了刘邦的谋略与政治智慧。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战争的复杂性与人性的深刻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