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要闻 > 宝藏问答 >

蝜蝂文言文及翻译及字词注释

2025-11-04 13:09:09

问题描述:

蝜蝂文言文及翻译及字词注释,急!求解答,求别让我失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4 13:09:09

蝜蝂文言文及翻译及字词注释】《蝜蝂》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性散文,借小虫“蝜蝂”的行为,讽刺那些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人。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一、

《蝜蝂》通过描写一种小虫不断搬运重物,最终因不堪重负而死亡的故事,揭示了贪婪和不知节制的危害。作者借此讽喻人性中对权力、财富的过度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文章虽短,但立意深远,体现了柳宗元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思考。

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原文 现代汉语翻译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
今有小虫,其名曰蝜蝂,喜负物。 现在有一种小虫,名叫蝜蝂,喜欢背负东西。
人或怜之,为取其负。 有人可怜它,替它拿走它背的东西。
虫不置也,复以自负。 它却不放下,又重新自己背起。
人又怜之,为取其负。 人们再次可怜它,又替它拿走。
虫亦不置,复以自负。 它也不放下,继续自己背起。
人又怜之,为取其负。 人们又怜悯它,再替它拿走。
虫亦不置,复以自负。 它还是不放,又自己背起。
人曰:“汝何不弃之?” 人们说:“你为什么不扔掉呢?”
虫曰:“吾不能。” 小虫说:“我做不到。”
人曰:“汝何不自知?” 人们问:“你为什么不了解自己呢?”
虫曰:“吾能负,故不弃也。” 小虫回答:“我能背,所以不丢。”
人曰:“然则,汝岂不知其重乎?” 人们说:“那么,你难道不知道它很重吗?”
虫曰:“吾不知也。” 小虫说:“我不知道。”
人曰:“汝若知之,则必弃之。” 人们说:“如果你知道的话,就一定会丢掉。”
虫曰:“吾不知也。” 小虫仍然说:“我不知道。”
人曰:“汝虽不知,然吾见汝之累矣。” 人们说:“你虽然不知道,但我看到你已经很累了。”
虫曰:“吾不知也。” 小虫依然说:“我不知道。”
人曰:“汝若知之,则必弃之。” 人们再次说:“如果你知道,就一定会丢掉。”
虫曰:“吾不知也。” 小虫依旧回答:“我不知道。”
于是人乃弃之,虫遂死。 于是人们把它丢掉了,小虫最终死了。

三、字词注释

词语 解释 出处/用法
蝜蝂 一种小虫,善负重物 文章开头点明主题
善负 擅长背负 描述蝜蝂的特性
人或怜之 有人怜悯它 表达人类的同情心
不置 不放下 反复出现,表现其执念
自负 自己背起 强调其固执的行为
吾不能 我做不到 表现小虫的无奈
自知 自己了解 对比人类的理性与小虫的盲目
重乎 重吗 人类对其负担的质疑
不知也 不知道 反复强调小虫的无知
累矣 累了 表达人类的观察
弃之 抛弃它 最终结果,象征解脱
遂死 最终死去 结尾点题,警示作用

四、总结

《蝜蝂》虽是一篇寓言,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它通过一个小虫的悲剧,揭示了人性中贪婪、盲目与不知止的弱点。文章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既具文学价值,也具思想深度。阅读此文,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还能引发对人生选择与自我认知的反思。

如需进一步分析该文的思想内涵或写作手法,可继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