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的隅的意思】在汉语中,成语“负隅顽抗”常用来形容敌人在被包围或处于劣势时,仍然顽强抵抗、不肯投降。其中,“隅”是一个关键的字,理解它的含义对于准确掌握这个成语的整体意思非常重要。
一、
“负隅顽抗”中的“隅”本义是指角落、边角。在古代,城墙或建筑的角落往往是最容易被攻击的位置,也是防守的薄弱点。因此,“负隅”指的是依靠角落进行抵抗,而“顽抗”则是指坚决抵抗。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敌人在被包围的情况下,依然固守角落,不愿投降,表现出强烈的抵抗意志。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那些在困境中仍不放弃、坚持抵抗的人或势力,有时也带有贬义,表示对方过于顽固、不识时务。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用法 | 常见搭配 |
| 负隅 | fù yú | 依靠角落;占据有利地形 | 古代军事术语 | 负隅顽抗 |
| 隅 | yú | 角落、边角 | 古代建筑、地理术语 | 山隅、城隅 |
| 顽抗 | wán kàng | 坚决抵抗、不投降 | 现代常用词 | 顽强抵抗 |
三、延伸说明
“隅”在古文中常见于描写地形或建筑结构,如“城隅”、“山隅”,都指某一区域的边缘位置。在战争中,这些地方往往是敌军最容易攻击的地点,但同时也可能成为防御者最后的据点。因此,“负隅”不仅有空间上的含义,还带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此外,成语“负隅顽抗”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以及日常语言中,用来形容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既有褒义也有贬义,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隅”虽字形简单,但在成语“负隅顽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理解该成语核心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