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如面柳如眉】一、
“芙蓉如面柳如眉”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原句为“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句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将她的面容比作盛开的芙蓉花,眉毛则如柔嫩的柳叶。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对女性美的极致赞美,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意象与人体美的巧妙结合。
在现代语境中,“芙蓉如面柳如眉”常被用来形容女子容貌秀丽、气质温婉。它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形象的向往与想象。
以下是对该诗句的详细解析与相关背景信息的整理: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
| 原文 |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 作者 |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
| 创作背景 | 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借景抒情,表达哀思 |
| 意象解析 | - 芙蓉:象征美丽、纯洁 - 柳眉:形容眉毛细长柔美 |
|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 |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婉、怀念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气质优雅 |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审美观,体现文学艺术中的自然与人性融合 |
三、结语
“芙蓉如面柳如眉”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中华文化中对女性美的经典诠释。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赋予人物形象以诗意与美感,体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与表达方式。在今天,这句话依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