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困工作总结】在过去的年度中,我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扶贫帮困工作。通过精准施策、多方联动、持续发力,有效提升了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工作成效
1. 精准识别帮扶对象
通过入户走访、数据比对等方式,全面摸清辖区内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帮扶对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 落实政策扶持措施
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确保基本生活保障到位。
3. 发展产业助力增收
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带动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4. 开展教育与技能培训
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讲座等活动,提升困难群众就业能力,增强“造血”功能。
5. 强化社会力量参与
联合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共同参与扶贫帮困,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表格)
| 项目 | 年度目标 | 实际完成 | 完成率 | 备注 |
| 困难群众识别数量 | 500人 | 520人 | 104% | 动态调整后增加 |
| 低保、特困供养覆盖人数 | 380人 | 400人 | 105% | 新增纳入20人 |
| 培训人次 | 300人 | 320人 | 107% | 包括技能和创业培训 |
| 产业扶持项目数 | 10个 | 12个 | 120% | 新增2个特色种养基地 |
| 救助资金发放总额(万元) | 200 | 210 | 105% | 含临时救助和专项补助 |
| 志愿者参与人次 | 200人 | 230人 | 115% |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 |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部分困难群众内生动力不足
个别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主动脱贫意识,需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和激励机制建设。
2. 产业发展仍需持续投入
部分产业项目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风险较大,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和销售渠道。
3. 政策落实存在差异
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政策落实的力度和效果存在差异,需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深化精准帮扶机制
建立更加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帮扶对象精准、措施到位、效果明显。
2.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引导和支持更多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
3.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
提高困难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 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扶贫帮困,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
5. 强化监督与评估
定期开展扶贫帮困工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认识到,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断提升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