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工作法是什么意思】“枫桥工作法”是一种源于中国基层治理实践的工作方法,最早由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强调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通过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枫桥工作法”逐渐被推广到全国,并成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理念。
以下是对“枫桥工作法”的总结与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枫桥工作法”是一种以群众为基础、以预防为主、以调解为手段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
| 起源地 |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
| 核心理念 |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注重源头治理和矛盾化解。 |
| 主要目标 | 实现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
| 实施原则 |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治理、共建共享。 |
| 适用范围 | 主要用于基层社会治理,如社区管理、矛盾调解、治安防控等。 |
| 发展演变 | 从最初的“矛盾不出村”发展为“矛盾不上交”,再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 |
| 现实意义 |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有效应对各类社会矛盾,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
总的来说,“枫桥工作法”不仅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它强调的是“人”的作用,而不是单纯依赖行政手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