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六世余烈】“奋六世余烈”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凭借前六代君主积累下来的功业和威势,以强大的力量来治理天下。它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政权在继承先祖基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巩固和扩张。
一、
“奋六世余烈”这一说法源于秦朝的兴盛过程。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历经六代君主的努力,逐步强大起来,最终由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这六代君主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他们通过变法图强、对外扩张、军事改革等手段,奠定了秦国的强大基础。
“奋”意为奋发、努力;“六世”指的是六代君主;“余烈”则是指前人留下的功业和威势。整句话强调的是后继者在继承前辈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实现更大的目标。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史记·李斯列传》 |
| 含义 | 奋发六代君主遗留下来的功业与威势,用于治理天下 |
| 六代君主 |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 |
| 背景 | 秦国从弱小到强盛的过程,最终由秦始皇统一六国 |
| 精神内涵 | 继承与创新并重,强调历史积累与个人奋斗相结合 |
| 应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国家、企业或组织在继承前人成果基础上持续发展 |
| 当代意义 | 鼓励后人珍惜已有资源,积极进取,实现更大突破 |
三、延伸思考
“奋六世余烈”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不应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而应回顾过去的积淀,从中汲取力量。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有这种“承前启后”的意识。
同时,这也反映出一种务实的态度——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脚踏实地地利用已有的条件,不断前进。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