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原文翻译】一、
《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主要讲述了方山子这位隐士的生平事迹。文章通过对其早年与晚年的对比,展现了他从豪侠之士到隐逸之人的转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生选择的敬佩与感慨。
本文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历史人物的描写,也有作者自身的情感投射。通过这篇传记,我们不仅了解了方山子的生平,也感受到苏轼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方山子,光、黄间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 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人。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那样的人,乡里的侠客都尊崇他。 |
|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 等到年纪稍大,改变志向,努力读书,想借此在当世施展抱负,但最终没有得到赏识。 |
|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 我被贬到黄州时,路过岐亭,正好遇见他。 |
| 因与余马上论事,慨然太息曰:“此世岂有吾辈乎?” | 于是他骑在马上和我谈论事情,感慨地叹息说:“这世上哪里还有我们这样的人呢?” |
| 余告之故,乃悉呼其奴,使买酒。 | 我告诉了他原因,他就叫来他的仆人,让他去买酒。 |
| 酒酣,乃言曰:“吾少时,好游侠,喜击剑,尝以五十金市一剑,持之以游。 | 酒喝得尽兴时,他说:“我年轻时喜欢游侠,喜欢击剑,曾经用五十两银子买了一把剑,拿着它到处游荡。” |
| 后学道,弃其妻子,独往来于山林间。 | 后来学习道术,抛弃妻儿,独自在山林中游荡。 |
| 今老矣,犹未死,尚能食,亦未尝不自笑也。” | 如今年纪大了,还没死,还能吃饭,也常常自己觉得好笑。” |
| 余闻其言,久之不能忘。 | 我听了他的话,很久都不能忘记。 |
| 其后数岁,余复见之,衣褐,负笈,行歌于市,若无足问者。 | 几年后,我又看见他,穿着粗布衣服,背着书箱,在市井中行走唱歌,好像没人注意他一样。 |
三、结语
《方山子传》不仅是对一位隐士的记录,更是苏轼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文章通过对方山子一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如何在乱世中坚守自我,最终归于平淡。这种精神境界,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