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岱宁的履历】方岱宁,中国著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长期从事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及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他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曾担任多所高校的重要领导职务,并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以下是对方岱宁先生主要经历的总结:
一、教育背景
| 时间 | 学校 | 学位/专业 |
| 1978–1982 | 北京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 |
| 1982–1985 | 北京科技大学 | 材料物理硕士 |
| 1985–1988 | 清华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 |
二、工作经历
| 时间 | 单位 | 职务 |
| 1988–1993 | 北京科技大学 | 教师、讲师、副教授 |
| 1993–1996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访问学者 |
| 1996–2001 | 北京科技大学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 2001–2005 | 北京科技大学 | 副校长 |
| 2005–2013 | 北京理工大学 | 校长 |
| 2013–至今 | 中国科学院 | 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员 |
三、学术贡献
-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方向涵盖复合材料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材料失效分析等。
- 在《Acta Materialia》、《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 提出并发展了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四、社会任职
-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材料与结构”专项专家组组长
- 多个国际期刊编委
五、荣誉与奖项
| 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04 |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06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 2013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2017 | 全国创新争先奖 |
总结
方岱宁教授是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仅推动了国内材料学科的发展,也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广泛认可。通过多年的研究积累与实践探索,他为我国在先进材料与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