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于公元1046年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人民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思考。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思想深邃,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文章
《岳阳楼记》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仕途、国家命运的感悟。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1. 开头部分: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背景。
2. 中间部分:描绘不同天气下的岳阳楼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的悲喜情绪。
3. 核心思想: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观,并进一步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4. 结尾部分:表达对友人滕子京的敬意,并点明写作目的。
文章不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一篇充满儒家思想与人文关怀的政治抒情文。
二、文章结构与要点分析
| 部分 | 内容概述 | 核心思想 |
| 开头 | 描述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及历史 | 引出主题,铺垫情感基调 |
| 中间 | 分别描写晴天和雨天的岳阳楼景象 | 展现自然变化对人心情的影响 |
| 核心 | 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表达超脱世俗、心境平和的人生观 |
| 进一步 | 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
| 结尾 | 向友人致敬并说明写作动机 | 强调文章的现实意义与精神寄托 |
三、思想内涵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作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他的“先忧后乐”思想,成为后世士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典范。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人们关注社会、服务人民、勇于担当。
四、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用词简练,意境深远。
- 情景交融: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
- 哲理深刻:通过写景表达深刻的哲学思考。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五、总结
《岳阳楼记》不仅是范仲淹个人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精神”的代表作之一。它超越了单纯的写景文字,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