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张鸡黍原文及翻译】《范张鸡黍》是一则出自《后汉书·范式传》的典故,讲述了东汉时期两位好友范式与张劭之间重情重义的故事。该故事以“鸡黍”为象征,寓意朋友之间的真诚与信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与“友情”的典范。
一、原文内容
《后汉书·范式传》节选:
> 范式字巨卿,少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学,结为死友。后因事别,临别,劭谓曰:“吾母病,归当相见。”式曰:“某日当往。”后月余,劭母卒。式闻之,即乘马奔丧。既至,哭之甚哀,遂留殡所,不还。劭弟问曰:“兄今未葬,何不归?”式曰:“吾与元伯约,当来送葬,今虽无亲,然心已许之,岂可违也!”遂终丧而归。
二、翻译说明
| 原文 | 翻译 |
| 范式字巨卿,少与汝南张劭为友。 |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与汝南人张劭是朋友。 |
| 劭字元伯。 | 张劭,字元伯。 |
| 二人并游太学,结为死友。 | 两人一同在太学读书,结为生死之交。 |
| 后因事别,临别,劭谓曰:“吾母病,归当相见。” | 后来因为有事分别,临别时,张劭对他说:“我母亲生病了,回去后我们再见面。” |
| 式曰:“某日当往。” | 范式说:“某天我会去探望你。” |
| 后月余,劭母卒。 | 过了一个多月,张劭的母亲去世了。 |
| 式闻之,即乘马奔丧。 | 范式听说后,立刻骑马赶去参加葬礼。 |
| 既至,哭之甚哀,遂留殡所,不还。 | 到达后,他非常悲伤地哭泣,于是留在灵堂守丧,没有回去。 |
| 劭弟问曰:“兄今未葬,何不归?” | 张劭的弟弟问他:“哥哥的灵柩还没下葬,你怎么不回去?” |
| 式曰:“吾与元伯约,当来送葬,今虽无亲,然心已许之,岂可违也!” | 范式说:“我和元伯约定过,会来送葬。现在虽然我没有亲属关系,但我的心已经答应了,怎么能违背呢!” |
| 遂终丧而归。 | 于是他一直守到安葬完毕才回去。 |
三、总结
《范张鸡黍》讲述的是范式与张劭之间深厚的友谊。范式为了履行一个简单的承诺,不顾路途遥远,亲自前往吊唁,体现了古人对“信义”的重视。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友情的力量,也反映了儒家文化中“言而有信”的价值观。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来源 | 《后汉书·范式传》 |
| 主要人物 | 范式(字巨卿)、张劭(字元伯) |
| 核心主题 | 友情、诚信、信义 |
| 故事核心 | 范式信守诺言,千里奔丧 |
| 文化意义 | 展现古代士人重情重义的精神风貌 |
结语:
“范张鸡黍”不仅是历史中的一个真实故事,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友情与信义的典范。它提醒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应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情谊,做到言出必行,信守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