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14岁以上称为妇女】近日,网络上流传着“法律规定14岁以上称为妇女”的说法,引发广泛讨论。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存在误解或误传的情况。本文将对相关法律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我国关于“妇女”定义的相关规定。
一、法律中“妇女”定义的来源
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妇女”一词主要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刑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这些法律并未明确规定“14岁以上的女性即为妇女”,而是根据年龄、社会角色、权利义务等方面综合界定。
- 《妇女权益保障法》:该法未对“妇女”的具体年龄作出明确界定,而是从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强调对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平等权利。
- 《刑法》:涉及性犯罪、强奸罪等条款时,会提到“幼女”与“妇女”的区别,但“妇女”通常指成年女性,而“幼女”则指未满14周岁的女性。
二、常见的误解与澄清
| 误解内容 | 实际情况 |
| “法律规定14岁以上称为妇女” | 法律中并未有此明确规定,属于网络误传或断章取义。 |
| “14岁以下不是妇女” | 14岁以下仍属于未成年人,法律上不适用“妇女”这一称谓。 |
| “所有14岁以上女性都叫妇女” | “妇女”是法律术语,更多用于特定法律条文中的描述,而非日常称呼。 |
三、相关法律条款摘录(部分)
| 法律名称 | 相关条款 | 内容简述 |
| 《妇女权益保障法》 | 第二条 | 明确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 |
| 《刑法》 | 第二百三十六条 | 强奸罪中,“妇女”通常指已满14周岁的女性,而“幼女”指未满14周岁的女性。 |
| 《未成年人保护法》 | 第十条 | 规定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不得歧视或侵害其合法权益。 |
四、结论
“法律规定14岁以上称为妇女”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属于对法律内容的误读或传播错误。在实际法律应用中,“妇女”一词更多用于特定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中,而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年龄划分标准。建议公众在了解法律时,应以官方发布的内容为准,避免因信息偏差产生误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条文,可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官方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