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的意思是什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原句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是:为了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把死亡看作像回家一样平常。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忠勇精神的赞美,体现了古代士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
在古代,尤其是在战乱频繁的年代,这样的诗句常常被用来激励将士们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它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对忠诚与责任的高度崇尚。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适用于战争年代,也可以引申为在面对重大挑战或危机时,一个人愿意挺身而出,承担起责任,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同样值得推崇和学习。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还是社会正义的维护,都需要有这样一种“不计得失、勇于担当”的精神。因此,这句诗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当代人的一种精神激励。
总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对国家、对信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它提醒我们,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奉献自我,做一个有担当、有勇气的人。